海量鬼故事散文小说推荐平台
顶部右侧自定义文字

网站首页 > 经典故事 正文

老秃顶子、干饭盆、大锅盔——东北景点为何起名如此‘任性’?

uegoods 2025-05-23 20:05:03 经典故事 8 ℃

最近,“旅行”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,朋友圈里不是晒着在江南古镇漫步的惬意,就是分享在海边踏浪的悠闲。

可要是你去问东北的朋友:“东北除了冰雪大世界、长白山,还有啥好玩的景点?”

大概率会收获一个无奈的苦笑和欲言又止的表情。

这背后的原因,不是东北没啥好地方,而是那些景点的名字,实在是让人“羞于启齿”。

01

当我们在外地旅游,拍了美美的照片发朋友圈,定位“丽江古城”“黄山风景区”,瞬间格调拉满。

但在东北,就没这么简单了。

你在辽宁本溪看到一处风景绝美、阳光洒在草地,绿树与蓝天相映成趣的地方,满心欢喜想发个朋友圈炫耀,可定位一显示“辽宁本溪·老秃顶子”,瞬间就没了分享的兴致。

“老秃顶子”,这名字听起来实在是有些“接地气”,和眼前的美景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
黑龙江第一高峰叫大秃顶子,吉林也不甘示弱,有大秃子和大秃顶子遥相呼应。

这三座“秃顶子”山鼎立在东北,让人不禁想问:“东北的山是对‘秃顶’有什么执念吗?”

其实,这些山叫“秃顶子”是因为顶部没有树木,被蒿草覆盖,远远望去就像光秃的头顶,十分写实,只是美感确实差了些。

02

除了山,东北的一些地名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
吉林有个干饭盆国家森林公园,光听名字,是不是以为和吃饭有关?

有网友调侃:“有一种到这露营野炊都像是带两根烤肠去浇地的美感。”

还有著名的亚布力滑雪场,别的滑雪场雪道名要么浪漫,要么大气,可亚布力的雪道却叫大锅盔、二锅盔、小锅盔,听起来就像走进了厨房。

在东北,一些海岛的名字也很有“特色”。

别的地方是浪漫的岱山岛、东极岛、桃花岛,而东北有大耗子岛、小耗子岛、棒槌岛,甚至还有个“海鸭子拉屎”。

当别人在聊峨眉山、黔灵山的秀丽时,东北人只能默默掏出老母猪山、蛤蟆山、阎王鼻子山。

东北的地名这么“奇特”,到底是怎么来的呢?

这和东北的历史、文化、民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东北是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发源地,各民族语言相互影响,反映在地名上。

像“吉林”,来自满语“吉林乌拉”,意思是沿江一带;牡丹江在满语里叫“穆旦乌拉”,意为“蜿蜒江流”。

而且,东北开发较晚,闯关东时期,大量人口涌入,那些为生计奔波的“流民”,哪有心思讲究名字的诗意,就地取材、灵机一动就给地方取了名。

比如盖了几个马棚住,就叫几马架,后来就成了地名。

03

虽然东北这些地名听起来土里土气,但仔细品味,却充满了朴素的实用主义和生活气息。

它们是东北历史的见证,记录着先辈们的生活轨迹。

就像大秃顶子山,虽然名字普通,可它却是“高山植物的宝库和野生动物的摇篮”,有着独特的生态价值。

东北人的取名天赋可不止体现在地名上,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他们的“神来之笔”。

水果界,蓝莓在东北有的地方叫“嘟实”,因为以前山上蓝莓多,到处都是,直接取了谐音;格桑花在东北人眼里就是扫帚梅,因为样子很适合做扫帚。

野菜的名字更是幽默,牛蒡叫老母猪哼哼,蒲公英叫婆婆丁。

电视剧里的人名也是一绝。

《鹊刀门》里,原本文艺的复姓,变成上官秀琴、公孙丽蓉后,瞬间有了隔壁大姨的亲切感。

还有楚留波这样的名字,一听就很有东北那味儿,人物特色也跃然纸上,哪怕是外国人名,到了东北也变得朗朗上口。

04

如果你打算去东北旅游,可千万别被这些奇特的名字给唬住了。

那些看起来土里土气的名字背后,藏着的是绝美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放下对名字的偏见,去感受东北的热情豪爽,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,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片土地。

到时候,你也会和别人分享:“我去了东北的老秃顶子、干饭盆,那地方,名字虽然怪,但风景和人文是真的绝!”

所以说,东北这些“羞耻”的地名,看似是个笑话,实则是东北独特文化的一部分。

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,打开了了解东北历史、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大门。

别再觉得不好意思啦,大大方方把这些地名分享出去,让更多人感受东北的别样魅力!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