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量鬼故事散文小说推荐平台
顶部右侧自定义文字

网站首页 > 经典故事 正文

唐明皇最宠爱的嫔妃究竟是“梅妃”还是“杨贵妃”?

uegoods 2025-05-14 16:46:05 经典故事 3 ℃

清代康熙四十四年编校《全唐诗》,“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,凡二千二百余人。”在这二千二百多唐代诗人里,有不少是女性诗人。比如:唐太宗皇后长孙氏、武则天、唐太宗妃嫔中著名的才女徐贤妃,还有曾被武则天器重而在宫中掌制诰多年的上官婉儿,以及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。

在这些众多的女诗人里,有一位“江妃”,写了一首《谢赐珍珠》,“桂叶双眉久不描,残妆和泪污红绡。长门尽日无梳洗,何必珍珠慰寂寥。”这明显是一首描写失宠受冷遇的境遇的诗。“赐”指赏赐,地位高的人送东西给地位低的人叫“赐”。“江妃”是谁?作者在自己诗里有个比喻:“长门尽日无梳洗”。“长门”指西汉“长门宫”。长门宫是汉景帝姐姐、汉武帝姑母馆陶公主的一座园林。馆陶公主把这座园林献给汉武帝,作为皇帝祭祀时休憩之所。馆陶公主既是汉武帝的姑母,又是汉武帝的岳母,汉武帝的元后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。陈阿娇后来被废黜,迁居长门宫幽闭,于是后来就以长门宫指代“冷宫”。江妃说自己“长门尽日无梳洗”也是比喻自己失宠的境遇,因为不见君主驾临,所以也不必梳洗。既然君主不再驾临,又何必再赐予珍珠?“何必珍珠慰寂寥。”珍珠不能安慰孤寂的心,不能改变失宠的境遇。

唐代官修史书并没有提到有“江妃”。元代陶宗仪所作《说郛》收入一篇《梅妃传》,传为唐代无名氏之作。《梅妃传》记载:梅妃,姓江氏,莆田人,出身于世代医家。梅妃名“江采苹”,九岁的时候就能背诵《诗经》里的《周南》和《召南》。开元年间,高力士出使闽越,因为看到江氏十分美丽,就把她选入宫中服侍明皇,得到了唐明皇的异常宠幸。唐宫三大内宫人几乎四万,在江妃的映衬下都如尘土,宫中人都自以为不及江妃美丽有才华。

《梅妃传》说江氏善文辞,自比于东晋才女谢道韫。江氏喜欢淡妆雅服,姿态又格外明秀,因为非常喜欢梅花,所居之处尽植梅花,所以明皇戏称她为“梅妃”。梅妃日从燕间,侍于明皇之侧,擅吹白玉笛,又作惊鸿舞,明皇向诸王赞其为“梅精”,即梅花幻化的精灵。

只是这一切都在太真杨氏到来之后有了改变。《梅妃传》里说因为杨氏的忌惮,梅妃被迁居上阳东宫。偶因为明皇思念梅妃召来相见,因为杨妃忽至而把梅妃藏于夹幕之间,怕被杨妃看到。

梅妃的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一篇《楼东赋》。陈阿娇被废后曾向司马相如千金买赋。司马相如写《长门赋》,描写失宠的悲凉。据说武帝看到《长门赋》也被感动了,陈皇后因此而复宠。《梅妃传》说江氏因此也作《楼东赋》,同样是描写失宠境遇之作。但最终因为太真所阻未能奏效。

安史之乱明皇幸蜀,太真死,梅妃也下落不明。《梅妃传》说明皇思念梅妃,让方士飞神御气,上天入地找寻梅妃,但并未所得。有宦者画梅妃真容进上,明皇说画得非常相似,只是感其是画不是活人。传说唐明皇因为思念梅妃也曾作诗一首叫作《题梅妃画真》:“忆昔娇妃在紫宸,铅华不御得天真。霜绡虽似当时态,争奈娇波不顾人。”

唐明皇令方士上天入地寻访梅妃的情节似乎和《长恨歌》里思念寻访杨贵妃的情节十分相似。《题梅妃画真》的诗除了题目也并没有说明所忆之“娇妃”就是梅妃,而不是别的“妃”。诗是谁写的且不说,就算是明唐写的也不知道是为谁写的,很可能文不对题。

传说梅妃给明皇托梦,说自己死于乱兵,被掩埋于宫中温泉边的梅树下。明皇令人去找,果然找到梅妃尸身,以锦褥放在酒糟中,上覆黄土三尺,其肋下有刀痕,明皇为梅妃写了祭文。

Tags: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